原標題:千余盞古燈巢湖之濱照今人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傳統民俗除了鬧元宵,還有賞月觀燈。宋代王安石《上元戲呈貢父》中寫道:車馬紛紛白晝同,萬家燈火暖春風。燈是文明的火種,也是團圓、溫暖的象征。

  2月5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在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歸巢文化園看到,我省畫家、古燈收藏家葛濤在其名為“古燈今照”的收藏藝術空間,展陳了千余盞古燈,見證時代變遷,帶領參觀者穿越古今,成為六家畈環巢湖文旅的新亮點之一。

  藏品千余件 古燈有“靈魂”

  陶、瓷、金屬、木、竹;盞、燭臺、壁燈、提燈、馬燈……各種材質、造型、功用的古燈,在葛濤的“古燈今照”收藏藝術空間里有序展陳,讓人眼界大開。斑駁的燈體掩映著歲月的痕跡,風采各異的造型展現出歷代匠人的匠心,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

  “燈具的變遷史,見證著中華文明史。”在眾多藏品中,葛濤介紹說,一件漢代的古燈,是他收藏到的歷史最悠久的古燈,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經千年,穿越時空,留存至今,每一盞燈都鐫刻著屬于每個年代的痕跡,都記載著或能解讀,或不為人知的故事與文化。”

  “燈除了實用的照明功能之外,有著重要的文化、民俗等功能,在節慶、婚喪嫁娶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藝術表現特征。”燈籠、花燈,燈的藝術化呈現,讓中華傳統文化在燈火中絢麗奪目、異彩紛呈。

  “比如有一盞燈是在武夷山收來的竹架椅子燈,竹片上繪有彩色的圖案,還寫了‘畫中才子 月色美人’八個字,這類燈屬于典型的婚嫁用品。”

  “俗話常說,某個人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在這些藏品里,就有省油燈。”葛濤指著展柜里的兩盞陶燈告訴記者,這種燈有中空的夾層,可以通過小洞注水。“注入水,在點燈之后,可以起到降溫作用,一方面方便拿燈的時候不會燙手,另一方面,降溫也能減少油脂的揮發,有一定節能作用。”葛濤說,這些細節上的功能巧用,可見古人的智慧。

  收藏走冷門 古燈照今人

  “宿墨新寫三千家紫葛,古燈今照八百里金濤。”這是今年春節,葛濤在“古燈今照”收藏藝術空間大門上張貼的春聯,字里行間嵌入了他的名字,也寫出了巢湖的美景。

  “我曾經做過燈具生意,因此對燈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收藏古燈至今也有整整十年了。”棄商從藝后,作為一名畫家,葛濤將古燈的意境融入到自己的心境,傾注于筆下。

  “心有明燈筆有魂”,葛濤這樣凝練他的收藏和藝術人生。從賣燈、尋燈到藏燈、畫燈,他的一幅幅以古燈為主題的中國畫作,也印證著“古燈今照”,照進了內心,點亮了人生。

  “最早收藏的一盞燈,是2012年買到的。”他說,自此點燃了他對古油燈收藏、研究癡迷的火種。十年來,為了收藏古燈,他無論是出差、游歷,還是外出寫生,都會到各地文玩市場“淘寶”,足跡遍及全國。

  在安徽收藏界,古燈收藏算是比較冷門。從全國來看,古燈也較為小眾。據了解,個人古燈收藏能夠達到千余件的,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葛濤希望通過他的收藏、展陳,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優秀傳統文化。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王素英 文/攝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 陳素蕓)